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正文

"变废为宝”益生菌液态发酵技术与中药渣结合,开创环保农膜新赛道

时间:2025-03-21 13:46:50    来源:    浏览次数:81      字号:TT

陕西理工大学地域膜范团队成功研发出益生菌复合液态发酵技术,通过巧妙利用益生菌,大幅度促进中药渣有效成分的释放量,为中药渣的资源利用化开辟全新路径。

寻找适合菌种成为

在技术研发的实验阶段,陕西理工大学“地域膜范”团队进行了大量严谨且细化的测试工作。在三百余株候选微生物菌种中,筛选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酵母菌(Saccharomyces)和乳酸菌(Lactobacillus)这三种具有独特特性的益生菌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大量实验与验证,最终确定当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以及乳酸菌三者占比达到 14:9:2 时中药渣有效成分的提取量达到峰值。

益生菌为增肥

核心技术优势

“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深入探究其作用机制,我们发现这些益生菌在发酵过程中发挥着多重关键作用。”陕西创越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陕西理工大学“地域膜范”团队队长郭玉权介绍到。

在益生菌的代谢活动影响下,微生物酶的活性被显著激活,从而加速了对中药渣中复杂物质结构的分解,同时产生了新的活性物质,

这如同“生长助推器”般促进芽孢快速复活繁殖。此外,这些益生菌具备对生物碱等有毒物质的分解转化能力,这不仅降低了中药渣处理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同时为后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中药渣提

数据展现试验技术

据研究数据表示,由团队研发的益生菌复合液态发酵技术成功将中药渣有效成分提取量由原本的 0.5g/kg 提升至 5.25g/kg,这一技术突破大大提升了中药渣的利用率,实现“变废为宝”。同时,该团队于多地进行了试验示范,运用该技术下的中药渣液态地膜展现出惊人效果,土壤中的生物碱等有毒成分含量降低 81%,蚯蚓等田间益虫种群数量大幅提升,这对我国环保种植业产生了巨大进步。

田间益虫土壤结构

“地域膜范”团队负责人郭玉权表示,此项技术成果的重大突破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团队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密切合作,运用资源提升团队实力。未来,团队将加大研究力度、优化产品性能,

旨在推动农业的绿色转型,为构建可持续的未来农业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